趁早買入具潛力的股票,您的退休生活可以出現翻天覆地的轉變。不過,您如何能發掘一隻「至少千倍回報」的股王呢?

筆者研究過一批股王,都是能將少額投資點石成金,變出巨大回報。筆者留意到這批曾造就無數百萬富翁的股王,都有兩個基本共通點。

首先,這些股票早年的收入往往都是高速增長。這一點說來淺顯易懂,但如果您想靠買股票創造財富,就必須投資增長股。只是1美元,若年均複合增長率有20%,30年後就會變成237美元。即是說如果是10,000美元,那麼就變出237萬美元。

第二點說明業務高速發展的原因,這批優質增長股涉足的市場都極其龐大,增長潛力驚人。部分公司只能高速增長一段時間,之後迎來競爭,或是產品的市場已近飽和,這時發展空間就不多了。您會想找出那些服務深受歡迎的企業。

以下兩隻股票就能滿足上述兩個條件,成功將1,000美元小額投資,變成一百萬美元以上的回報,這兩隻股王就是沃爾瑪(Walmart) (NYSE:WMT)和亞馬遜(Amazon.com) (NASDAQ:AMZN)。

1. 沃爾瑪

沃爾頓(Sam Walton)於1950年在阿肯色州本頓維爾(Bentonville)的市鎮廣場開了一家主打折扣優惠的商店,白手興家。當時那些零售業資深專家認為,沃爾頓的理念行不通,這樣靠低價促銷,不可能使零售店成功發展。不過沃爾頓的第一家商店取得空前成功,他又在1962年於阿肯色州羅傑斯(Rogers)開了另一家新店,這就是第一家沃爾瑪。

沃爾瑪在1970年上市,招股價每股16.50美元,之後共有11次拆股,全是2股拆1股,因此在1970年買入的1股,今天已變為2,048股。

假設1970年可買碎股(許多證券行今天都提供這種服務),那麼1,000美元的投資可買入60.606股,經調整拆股因素,按現時股價約129美元計算,這筆投資就會變成1,600萬美元。

1970年,沃爾瑪的年銷售額只有3,080萬美元。到1980年,銷售額已升至10億美元,這使沃爾瑪成為當時年銷售額最快突破10億美元大關的公司。

沃爾瑪近年被亞馬遜搶去風頭,然而公司仍然實力雄厚,去年銷售額達5,240億美元,而且還在不斷增長。行政總裁麥克米倫(Doug McMillon)在2014年接掌公司,之後與中國的京東(JD.com)合作,又收購印度的Jet.com和Flipkart等企業,另外亦有其他多宗交易,成功帶領沃爾瑪積極進軍電子商貿市場。去年,沃爾瑪推出的NextDay Delivery服務覆蓋超過75%美國人口。公司第四財季的電子商貿銷售額按年增長35%。

在COVID-19疫情爆發期間,沃爾瑪股價甚至創下新高。由於門店需求強勁,促使公司宣佈增聘15萬名員工,又承諾短期內再增聘5萬。

2. 亞馬遜

亞馬遜在1994年成立,並於1995年在網上開業。創辦人兼行政總裁貝索斯(Jeff Bezos)其實是將沃爾頓的經營模式搬到網上:專賣廉價產品,提供無與倫比的客戶服務。

不過沃爾瑪遲至2000年才推出電子商貿網站,相比起來,亞馬遜就捷足先登,具有先發優勢。那時,亞馬遜已成為網上購物的代名詞,年銷售額達27億美元,而且還在高速增長。回顧當年,如果您想買一本書,又不介意當年龜速的郵遞服務要您等一個星期,那麼您就不會去沃爾瑪,而是上亞馬遜。

由於亞馬遜雄霸網上媒體銷售,例如書籍和光碟(CD)等,成功建立龐大的忠實客戶群,以致當時其他零售商終於如夢初醒,驚覺需要作出應對,否則就會為時已晚。亞馬遜壟斷了電子商貿市場,又將所有毛利拿來再投資,擴大篩選範圍和提升科技,又在美國各地建立倉庫和配送設施。

亞馬遜在1997年5月上市,招股價每股18美元。當年若投資1,000美元,可買入55.56股,公司共進行3次拆股,這批股票現在變成666.72股,按目前股價約2,400美元計算,您手上股票的價值就變成160萬美元。

過去20年,亞馬遜取得驚人發展。營運現金從2002年的1.74億美元增至2019年的385億美元。由於現金不斷湧入,亞馬遜業務擴展至各類新產品,多年來不斷擴大護城河。公司在2007年推出Kindle電子閱讀器,之後推出Kindle Fire平板電腦和Fire TV電視手指。公司的Echo設備安裝Alexa語音助理,現時已深受客戶歡迎,廣泛使用。

這些產品鞏固亞馬遜與客戶關係,將之鎖定在服務生態系統內,又能建立品牌,促使客戶購物更加方便。

雲端服務的發展最近對亞馬遜的業務貢獻很大。Amazon Web Services佔亞馬遜營業收入三分之二。亞馬遜亦正在發展其他業務,對收入增長貢獻隨時更大,例如企業對企業商貿、廣告服務,亞馬遜同時全力出擊,期望自家運輸網絡能贏取「最後一里配送」(last-mile delivery)的競賽,與聯合包裹(UPS)聯邦快遞(FedEx)正面交鋒。

最近幾周,亞馬遜的全食市場(Whole Foods Market)和亞馬遜生鮮(Amazon Fresh)的配送服務供不應求。電子商貿已發展25年,但全球約85%零售額仍然來自實體商店。COVID-19危機有望鼓勵更多消費者開始喜歡上網購買食品,這可為亞馬遜的發展產生巨大動力。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