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定期洗牙?洗牙的好處有哪些?

隨著生活水準的提高,人們越來越關注自身的牙齒健康,洗牙已成為一種普及的口腔保健方式。

很多人都知道要定期洗牙,但令人害怕的是洗牙過程中,器械發出來的聲音,或是牙齦流血、牙齒有痠軟感,甚至對於洗牙後,牙縫變寬、牙齒變得敏感有所疑惑,難道洗牙會傷害到牙齒或牙齦嗎?

為什麼要定期洗牙呢?

其實牙根與牙齦並不是完全緊密的,中間存在一條約0.5-2mm的小溝槽稱為「齦溝」。

齦溝內容易堆積食物碎屑,且日常刷牙也不易清潔到,所以牙菌斑容易附著於齦溝內,時間一久,牙菌斑會與口腔中細菌互相作用鈣化形成磷酸鈣,也就是牙結石。

牙結石的結構更容易讓細菌附著上,會引起口臭、牙齦發炎出血、甚至牙周病等口腔疾病,而洗牙就是藉由器械去除牙結石和牙菌斑,減輕牙齦發炎和牙周病的狀況。

也能趁著定期洗牙,檢查是否還有其他隱藏的口腔問題進而治療。

洗牙五大迷思?

1. 洗牙會傷害琺瑯質?

牙齒上的琺瑯質並沒有想像中的脆弱,琺瑯質的硬度可是骨頭的3-4倍,洗牙會使用超音波震動的洗牙器械將牙結石從牙齒上震落清除,並不會對琺瑯質造成傷害。

2. 洗牙會流血,牙縫還會越來越大?

洗牙會出血是因為牙結石上的細菌造成牙齦發炎、腫脹,當牙結石清除乾淨,發炎的牙齦逐漸消腫,流血的狀況便自然會改善。

而牙縫其實一直都存在,但因牙結石堆積於牙縫會有牙縫小的錯覺,洗牙時會將牙結石移除,當舌頭在碰觸牙齒時已不會碰觸到牙結石,可直接觸碰到牙縫,所以會有洗完牙牙縫變大感覺,這是正常的現象。

3. 洗牙後牙齒鬆動?

牙齒鬆動的狀況只有嚴重的牙周病患者才會出現,當牙結石長久累積,導致牙齦反覆發炎,長期下來會有牙齦萎縮、齒槽骨被吸收的狀況發生,這時牙結石仍填滿牙縫,會讓人有牙齒仍屹立不搖的錯覺。

當洗牙後牙結石被移除,才發現牙齒早已失去支撐的根基,無齒槽骨、牙齦的保護,才會造成牙齒鬆動。

4. 洗牙後牙齒變的敏感痠軟?

牙齒於洗牙後變的敏感酸軟是因為把堆積於牙根、牙縫間的牙結石清除後,原本被牙結石包圍的牙根暴露造成短暫性敏感性牙齒,但本身無牙齦萎縮的問題,只要在洗牙後1-2星期盡量避免接觸過冷、過熱、高糖分的食物,並做好口腔清潔讓牙齒適應後即改善。

若有牙周病牙齦已萎縮,洗完牙後敏感狀況無法改善,建議就醫病諮詢牙醫師治療改善方式。

5. 洗牙後牙齒會變白

其實洗牙不一定會讓牙齒變白,洗牙是把堆積在牙齒表面的牙結石清除乾淨,若因抽菸或飲食造成的牙齒染色或是牙齒本身顏色偏黃,洗完牙並不會使牙齒變潔白。

如果有美白需求,可以請醫師評估適合的噴砂或美白療程。

多久定期洗牙一次呢?每個人都適合洗牙嗎?

成人每半年可進行一次全口洗牙;孕婦因懷孕體質變化,牙齦較容易腫脹出血可每3個月洗牙一次。

定期洗牙清除牙結石確實有助於維持口腔健康,但針對下列族群建議與牙醫師諮詢溝通後再進行較為安全。

– 心血管疾病患者:

先天性心臟病或曾罹患細菌性心內膜炎需更慎防洗牙後細菌感染狀況發生。

– 使用心律調節器者:

因洗牙是以超音波器械進行,其電磁效應會影響心律調節器正常運作。

– 凝血功能異常:

若因心血管疾病服用抗凝血藥、或因本身凝血功能較差的患者,洗牙可能會出現血流不止,甚至細菌感染狀況。

– 肺部慢性疾病者:

洗牙時噴出的小水珠,易刺激氣管,造成呼吸道阻塞狀況發生。

洗牙的好處有哪些?

洗牙的好處有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01、預防口腔疾病

定期洗牙可以清除牙齒表面的細菌、牙菌斑和牙結石等,這些是牙齦炎、牙周炎、齲齒等口腔疾病的主要誘因。因此,洗牙可以預防口腔疾病的發生。

02、維護口腔健康

洗牙可以清除牙齒表面的污垢和細菌,避免口腔異味和口臭,同時也可以預防口腔潰瘍和口腔炎症等口腔問題。

03、保護牙齒

洗牙可以清除牙齒表面的牙菌斑和牙結石等,避免這些物質對牙齒造成損害,從而保護牙齒的健康。

04、提高口腔美觀

洗牙可以清除牙齒表面的污垢和色素,讓牙齒更加美白,提高口腔的美觀度。

不洗牙更傷牙

當牙結石越積越多的時候,牙結石會不斷刺激我們的牙齦,引發牙周病,隨著時間越來越久,便會造成牙齦萎縮、牙齒鬆動等癥狀,到那時牙縫就真的變大了。

總之,定期洗牙對於保持口腔健康非常重要,建議每個人都應該定期到牙醫那裡進行洗牙和口腔檢查,以預防口腔疾病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