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巴菲特筆記(草稿版) › Note3.企業經濟特質 › 2.公司分析 › 股東權益報酬率ROE,5年分析

Note3.企業經濟特質-公司分析(23)

巴菲特:

1983年時我們的每股帳面價值從737.43美元變成975.83美元,或成長32%。我們從未非常認真地對待單一年度的數字。畢竟,為什麼要把行星繞行太陽所需的時間與企業活動取得成功所需的時間精準同步?反而,我們建議以不低於五年的測試來當做粗略的經濟績效衡量標準。假如五年年均利得遠低於美國產業同期間股東權益報酬率所賺得的,紅燈就應該開始閃爍了。 ( 如同歌德所說,如果那發生的話要注意我們的辯解,「當理念失靈,言辭就派上用場。」 )

During 1983 our book value increased from $737.43 per share to $975.83 per share, or by 32%. We never take the one-year figure very seriously.  After all, why should the time required for a planet to circle the sun synchronize precisely with the time required for business actions to pay off?  Instead, we recommend not less than a five-year test as a rough yardstick of economic performance.  Red lights should start flashing if the five-year average annual gain falls much below the return on equity earned over the period by American industry in aggregate. (Watch out for our explanation if that occurs as Goethe observed, “When ideas fail, words come in very handy.”)
———Warren Buffett’s Letters to Berkshire Shareholders, 1983.

筆記:

( 石上之城─仿品,資料來源:維基百科,http://en.wikipedia.org/wiki/File:Eugenio_Lucas_Vel%C3%A1zquez_-_A_City_on_a_Rock.jpg。 )

當公司的財務報表發布時,各大媒體都會開始搶著報導該年或該季的EPS,然後擺上去年同期的數字做比較,讓大家根據這些數字的成長狀況下投資決策,甚至有些媒體連每月營收都不放過,彷彿不知道這些最新資訊的話就無法判斷這家公司該買還是該賣;或許,它們應該精準到「每日財報」,讓大家每日都能改變對一家公司的評價,每日都能夠決定這家公司該買進或賣出。

上面這樣的公司評價方式你應該會覺得很可笑,因為照上面這種邏輯,未來一定有辦法靠「昨日財報」和「今日財報」來做買賣,甚至有辦法靠「上一小時財報」和「這一小時財報」來做即時買賣決策;然而,在巴菲特的理念裡,他從未非常認真地對待單一年度的數字,甚至建議以不低於五年的測試來當做粗略的經濟績效衡量標準,這理念完全和上面那種邏輯相反。

有些人可能會認為,若不即時掌握最新的財報資料,那麼萬一公司發生變化,他們會來不及賣出股票,這樣的考量的確是有道理,尤其是他們投資在一家產業變動異常激烈的公司時。舉例來說,要是產業變動激烈到每個月都會大震盪一次,每個月都有可能使得「龍頭企業」變成「鼠尾企業」,那麼他們以「每月財報」或「每日財報」來評估是完全合理的。

但是巴菲特會投資的企業並不是這種產業變動激烈的企業,他在2007年給股東的信中就曾說明:「我們在企業中尋找的,就是在穩定產業中的長期競爭優勢。如果它伴隨著快速的組織成長,很好。但即使沒有組織成長,這樣的企業也是值得的。」因此巴菲特以「至少五年」這理念來做分析,是和整套的巴菲特分析法搭配的;你要是只取巴菲特的幾招,去搭其他投資大師或投機大師的幾招,最後你只會得到一個四不像。

在「企業經濟特質」這個構面裡,為了解釋方便,我們的文章大多以單一年度的財報比較來呈現,但是在讀到這一篇後,你應該把這「至少五年」的理念加到那些篇章裡。另外,在巴菲特這篇文章後段,你隱約可看到一個提示:五年平均股東權益報酬率不得低於同業平均。這部份我們會在下一篇再做討論。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