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吃什麼?必吃5種開運旺財、10大冬至進補食物

冬至吃什麼才好?

今年冬至落在12月22日,是僅次於新年的重大節日,甚至還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因此不少專家都會分享冬至習俗吃什麼才能帶來好運的內容。

但除了眾所周知的湯圓以外,還能想到冬至要吃什麼嗎?

原來在冬至當天吃對食物不僅能祭飽五臟廟,還能帶來財運!

冬至吃什麼?5種食物吃飽又旺財

每到冬至,幾乎所有人都會重視冬至吃什麼才好,原因其來有自。

根據「文化部」撰文,民眾除了在立冬補冬,也會在冬至補冬,由於早期物質匱乏,補冬成為冬至重要習俗,雖然現今生活條件大幅改善,飲食不虞匱乏。

但仍會遵循冬至飲食的習俗,不過進補前應留意自身體質,以免補過頭,徒增身體負擔。

命理專家小孟老師統整以下能積福、帶來好運的冬至5大飲食原則。

冬至吃什麼1:湯圓,象徵圓滿如意

冬至吃湯圓幾乎是台灣人的基本習俗,除了紅白湯圓外,現在也十分流行內餡包著各種口味的湯圓,例如芝麻、花生、抹茶、巧克力等,也有人喜歡鹹湯圓,吃法眾多。

冬至吃湯圓象徵家庭團圓、人際圓滿等美好寓意,若紅白湯圓一起吃可陰陽調合旺5年,甚至民間還有「吃湯圓多一歲」的添歲說法。

冬至吃什麼2:水餃,象徵財寶

華人習俗中,冬至是吃水餃的時節,

因為餃子象徵元寶、財寶,有著祈求富貴的意思。

冬至吃什麼3:餛飩,象徵好運將至

冬至吃餛飩是因為南宋民間曾有「冬至餛飩夏至面」的俗諺,有混沌初開的意思,代表惡運結束、好運將來,因此冬至也有吃餛飩的習俗。

冬至吃什麼4:豬腳麵線,象徵去除晦氣

台灣有吃豬腳麵線去除霉氣、晦氣的說法,在冬至吃豬腳麵線同樣能夠去晦氣、煞氣,還有延壽、破除太歲卡關等作用,犯太歲的人不如嘗試吃豬腳麵線改運。

冬至吃什麼5:年糕,象徵甜甜過冬

冬至是白天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度過冬至後,就可以迎來春天,因此冬至也有陽氣的開始、新的一年等意義,這時吃甜甜的年糕就意味著好過冬,有甜甜的一年。

冬至吃什麼進補?瞭解體質與10大進補食物

冬至是每年黑夜最長的一天,過了冬至夜晚將越來越短、白天會越來越長,因此陽氣開始慢慢回升、戰勝陰邪,人體的陰陽氣血也發生轉變,古人稱之「冬至一陽生」,在這樣陰陽轉換的節氣,更是講究陽氣抗寒與進補的好時機。

中醫觀點四季各有所主,春天養肝、夏天養心、秋天養肺、冬天養腎,又人體的陽氣本就發源於腎,因此保護陽氣的關鍵即是補腎。

那麼冬至吃什麼養生進補最好呢?

以下綜合中醫師、營養師等多方專家的推薦,整理出10種最適合冬至養生進補的食材,其中有許多食材也非常適合素食者用於冬至進補:

冬至吃什麼進補1:羊肉

羊肉溫熱、味甘,暖腎又益氣補血,最適合瘦弱怕冷、經常疲勞的人食用,尤其容易手腳冰冷、面無血色的人,可補虛抗寒。

冬至吃什麼進補2:烏骨雞

烏骨雞含有豐富蛋白質、脂肪低,又能減輕肝腎負荷,可健脾、補肝腎。

冬至吃什麼進補3:蘿蔔

蘿蔔可以潤肺、清除虛火,搭配易上火的肉類一起吃,能達到營養滋補的作用。但「台中市新藥師公會」提醒,蘿蔔偏寒涼,若跟人參一起服用會降低人參藥性。

冬至吃什麼進補4:茼蒿

茼蒿雖然外觀不起眼,但「東方中醫診所-台中分院」臉書分享,茼蒿在古代可是宮廷佳餚,又被稱為「皇帝菜」,除了能消食開胃、消痰開郁,還能消水腫、促進排便、降低血壓、防治貧血,最適合加在火鍋中,作為進補食材。

季皇帝菜 茼蒿

冬至吃什麼進補5:白菜

白菜能滋陰潤燥、潤腸通便,可預防便秘、痔瘡、結腸癌等疾病,加上抗氧化功效,有減肥、排毒、防癌等作用。

冬至吃什麼進補6:黑木耳

黑木耳有促進腸胃蠕動、抗凝血等好處,能預防心血管疾病、便秘,還能養顏美容。

冬至吃什麼進補7:山藥

山藥富含黏液質與消化酵素,有幫助消化、健脾補腎、益腎固精等功效,還被譽為「天然補腎藥」。

冬至吃什麼進補8:黑米

黑米可養護心血管、促進兒童大腦骨骼發育、延年益壽、滋陰補腎,建議吃黑米時減少加工,留下營養外皮,並且泡一晚再煮,會更容易消化。

冬至吃什麼進補9:堅果

舉凡杏仁、核桃、栗子等堅果,因不易上火又能禦寒,特別適合冬至進補,能夠補腎健腦、強心健體,但千萬不能吃太多,因為堅果類熱量高,一不小心就會發胖。

冬至吃什麼進補10:柳橙

柳橙是冬季常見水果之一,富含維生素C、維生素P、纖維素、果膠等,可降低膽固醇、清腸通便。

冬至進補的禁忌

冬至節令許多人喜歡進補,但如果沒有注意冬至進補的禁忌,導致補錯、過猶不及,反而傷身!

冬天是一年中補足能量與體力的最佳時機,因此許多人都喜歡在冬至吃補,但原則還是要以「滋陰潛陽、溫熱補益」為主,別犯了補過頭的禁忌。

如果連續好幾天都吃麻油雞、薑母鴨、羊肉爐等大辛大熱的食物,反而會導致上火,除了嘴破口乾之外,冬天皮脂腺與汗腺分泌減少、皮膚本來就偏乾,再加上辛熱的食物更會加重皮膚乾燥、甚至引起嚴重搔癢。

因此冬至食補還是要讓陽氣內藏,並注意「滋陰」保持體內水分充足,除了適度服用藥膳以外,也可以多吃當令蔬果如芥藍、大白菜、毛豆等。

許多人一入冬就大吃燒酒雞、薑母鴨,出現口乾問題不說,還引得便祕、痔瘡發作,都是犯了冬至進補要視體質調整的養生禁忌。

幾種常見的體質特徵是否適合進補:

可多進補:

體力不佳容易累、穿很多衣服還是手腳冰冷等,屬虛寒體質。

適度進補:

頻尿夜尿、尿液顏色偏淡、多痰且稀、女性白帶多且稀、過敏性鼻炎患者等。

不耐進補:

易上火(嘴破、痔瘡出血等)、有睡眠障礙、高血壓與糖尿病患者等,需減少脂肪蛋白質,以及含有薑、麻油、人蔘、當歸等補品等食物。

除此之外,有些溫補的藥材可能引發皮膚過敏,或使免疫風濕類疾病患者的症狀加劇,尤其要注意的是孕婦,因為懷孕期間的體質特別,藥膳裡的活血藥物可能會增加流產機率,最好問明醫師再進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