飼養寵物原來危機重重,無論接觸牠們、被牠們咬傷或抓傷, 甚至清洗魚缸時,均有機會從牠們身上感染各種疾病, 最嚴重可令孕婦誕下畸胎,甚至導致免疫能力較差的人士死亡。
忠心的小狗、高傲的小貓、小巧的倉鼠、斑斕的魚……不少港人都喜愛飼養寵物,熱愛程度從早前不少公屋住戶爭取寵物「居留權」一事上可見一斑。不過,飼養寵物原來危機重重,無論接觸牠們、被牠們咬傷或抓傷,甚至清洗魚缸時,均有機會從牠們身上感染各種疾病,最嚴重可令孕婦誕下畸胎,甚至導致免疫能力較差的人士死亡。
近日天氣逐漸轉涼及乾燥,養寵物的市民要格外留心,家庭醫生關嘉美指出,貓、狗等寵物毛髮引發人類皮膚敏感、鼻敏感及哮喘的情況會愈來愈嚴重,「因為如果天氣潮濕,毛髮會黐住,毛髮上面細菌冇咁容易周圍飛,但天氣乾燥時情況就相反」。
注意內外寄生蟲
寵物毛髮上藏有不少外寄生蟲及細菌。獸醫吳仲瑩指出,人類最常見從寵物身上感染的是外寄生蟲「疥癬蟲」。疥癬蟲在溫血動物如貓、狗或兔子的皮毛上寄生,傳染性極高,人類容易通過接觸動物染病,「十隻有疥癬蟲狗,一半主人都有感染過」。
他表示,動物感染了疥癬蟲後會出現痕癢及脫毛情況,人類從動物身上感染疥癬蟲後,全身皮膚會感到非常痕癢,但只要盡早求醫治理,即可痊愈。
小心被咬傷刺傷
除了外寄生蟲,寵物體內的內寄生蟲也威脅人類健康。香港大學醫學院微生物學系助理教授黃世賢表示,以狗隻為例,牠們體內的線蟲及勾蟲可以透過口糞接觸傳播給人類,令人出現發燒、肝炎及皮膚痕癢等情況。貓隻體內的「鼠弓形蟲」,免疫能力較差人士感染後會發燒及淋巴腺腫脹;愛滋病患者會出現腦炎情況;若染病者是孕婦,則有可能影響胎兒的正常發育,令孕婦誕下失明或弱智的胎兒。
黃世賢又指,人類被貓、狗、老鼠及兔子等動物咬傷後,兩至三成人會因為感染了該些動物口中的細菌而傷口發炎。其中一種在狗隻口內的「二氧化碳嗜纖維菌」,特別對免疫功能較差及切除了脾臟的人士構成危險,四分之一受感染人士會死亡;被鼠類咬傷後而感染的「鼠咬熱」,死亡率也高達一成三。
他補充稱,清洗魚缸或被魚刺傷皆有可能令人染病,因為無論淡水、鹹水或魚類體內均可能帶有「海洋分支桿菌」,一旦感染會出現關節炎及皮膚發炎等情況。飼養雀鳥及爬蟲類動物,如龜及蜥蜴等,也有一定風險,市民必須有所警惕。
|